水浒传读后感——关于水浒传是一本什么书。水浒传小说起源于北宋末年宋江等36人的农民起义故事,首先来说他是一本记录起义的书,所以它的表象就是反抗加起义,所以估计施耐庵也没有想到他的这本书会被后来的反抗者奉为圣书。咱举两个例子,话说明末有个人,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喜欢看小说,或者听小说故事,尤其是喜欢水浒传,后来这个人起兵自立,攻城的时候就喜欢玩里应外合,比如攻抚顺、开原、辽阳、沈阳等等。

这个人深得吴用里应外合的精髓,他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一个读过水浒传的人。还有一个人大家更熟知了。据说他在行军行李中始终有一把伞和一些书,行军的过程中那些书是会变化的,但水浒传却是一直形影不离。——引自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说道这想必大家已经知道谁了。而且书中多次提到教员因沉浸在水浒传世界中,前期受到很多来自上层的批评。但经过时间的检验往往教员的理论更加适合中国的国情。

本回主要讲了,京城破落户子弟高俅,因踢得好毬,被宋徽宗赏识,徽宗即位封其做了太尉,从此祸乱朝纲。高俅上任,因与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之父曾有过节,便为难王进,王进着老母逃走,行至华阴县史家庄,史太公收留二人在庄上,王进收史太公之子史进为徒,将十八般武艺教给他,半年后,王进执意去延安府投奔经略相公,离开史家庄,史进承史家庄。

《水浒传》中有108位好汉,而第一个登场却是梁山英雄的对立面高俅,暗示了随后纷纷乱象的根由。他应踢的一脚好“毬”而得到赵杰的赏识,很快从一个市井无赖升到殿帅府太尉。新官上任之际,恰值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因病未来参拜,引出王静携母出逃一幕,这王进虽不在一百零八好汉之列,却是《水浒传》中出现最早的穿线人物。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只见参政文彦博说道:“现在瘟疫盛行,伤损了很多军民,希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祷求消天灾”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便去龙虎山请来了张真人。然后命洪信为天使,张真人亲自将丹昭付与洪太尉,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找张天师。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背了诏书,带了数十人,上了驿站。
洪太尉问住持:“天师住在何处”住持说他住在龙虎山顶,这位祖师虽在山顶,但道行非常能腾云驾雾,踪迹不定,非常难见。太尉听了便问:“那怎么样才能见到天师”“要斋戒沐浴,更换衣布,休带从人,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叩请天师,方许得见,如若心不诚,白走一趟”太尉都已准备好,上山去了,路上大虫、大蛇都没将他吓退,天师见他有诚意,便没等他爬上山顶,就已去了东京,祈禳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