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慈禧坐上了专列,非常高兴,说:把设计师叫来给我见见。见到詹天佑,问了他的专业情况,更高兴:好啊,以后大清修铁路就靠你了,她为什么这么看重詹天佑呢?1871年,年幼的詹天佑和父亲在家中吃饭,詹兴洪带着郑重的神态问幼年的天佑:眷诚,如今的国家满目疮痍,我们家的境况也大不如前,这次的留洋机会摆在眼前,你为何迟迟无法决定。
我心里有理想,有抱负,但是让你一个人承担家中生计太过辛苦,我始终无法放心的下你和姐姐弟弟们!小小年纪的詹天佑脸上已经露出了不符合年龄的成熟。父亲詹兴洪听到他如此懂事的话语,也不禁红了眼眶:天佑吾儿!家里种种你无需挂怀,为父望你学成所得,善用之,报效祖国!由此,詹天佑登上求学之船,抱着报效祖国的理想,但求学之路并不容易。
1、建国后的爱国故事“人民中国才是我永远的家”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使客居美国的钱学森心潮澎湃,10多年的辛勤准备,终于到了报效祖国的时候。他向夫人蒋英说:“祖国已经解放,我们该回去了。”那时,钱学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学家,夫人蒋英也在音乐界享有声誉。但祖国的召唤,使他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优越的一切。1950年8月,钱学森一家人准备乘坐加拿大班机离开美国。
之后,美国司法部签署了逮捕令,钱学森失去了自由。在美国工作的10多年间,钱学森为美国航空和火箭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曾写道:“钱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因此,当得知钱学森要回国时,美海军部副部长立即给司法部打电话:“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
2、钱学森、周恩来、詹天佑的爱国故事周恩来这个名字大家都很熟悉,不过,今天的青少年没有见过周恩来,对他了解的并不多。周恩来生于1898年3月5日。他从小就热爱祖国,追求真理。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周恩来就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中国革命和中国的建设呕心沥血,艰苦奋斗,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他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周恩来是我们的楷模,我们永远学习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
3、爱国故事爱国故事一: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