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读后感读了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深有感触,鲁迅把日记与妄想症患者的内心独白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了自己所想的内容——在这个。102年过去了,鲁迅先生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雨考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依然是无法撼动的,《狂人日记。《狂人日记》这篇作品的中心思想是反映封建礼教对普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心灵的巨大危害,所以后来就有了“吃人的礼教”的说法。
首先,《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所患的病是“迫害狂”,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其突出的症状是病患者处于一种反应性妄想之中,对于周围的一切。《狂人日记》在表现“礼教吃人”的同时,还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叛和变革的精神。如狂人面对因循数千年之久的传统思想,大胆地提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质疑。《狂人日记》用不足五千字的篇幅,以虚实结合的双线叙事结构,讲述了一部中国封建社会四千年的“吃人”史。
一《狂人日记》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据鲁迅说,写作这篇小说的目的是。“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我是萨沙,我来回答。